qìng zhú nán shū

罄竹难书

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怎么读

注音 ㄑㄧㄥˋ ㄓㄨˊ ㄋㄢˊ ㄕㄨ

繁体 罄竹難書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擢发难数数不胜数罪大恶极

反义词 微乎其微

罄竹难书的意思

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
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

出处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用法用作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例子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,真是所谓罄竹难书。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

正音“难”,读作“nán”,不能读作“nàn”。

辨形“罄”,不能写作“磐”。

辨析罄竹难书”与“擢发难数”有别:“罄竹难书”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尽;“擢发难数”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。

故事 隋朝末年,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,荒淫无道,大兴土木,造成民不聊生,迫使农民揭竿而起,越国公杨玄的手下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,取得了领导权,他在讨伐杨广的檄文中称:“即使用尽南山所有竹子制成的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。”

罄竹难书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罄,音qìng,用尽。“罄竹难书”指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,也难以写尽。形容灾乱异象极多,无法一一记载。#语本《吕氏春秋・季夏纪・明理》。后用“罄竹难书”形容罪状极多。

【典源】

#《吕氏春秋・季夏纪・明理》[1]

其云状有若犬,若马,若白鹄,若众车;有其状若人,苍衣赤首不动,其名曰天衡;……国有游蛇西东,马牛乃言,犬彘乃连,有狼入于国,有人自天降,市有舞鸱,国有行飞,马有生角,雄鸡五足,有豕生而弥,鸡卵多毈,有社迁处,有豕生狗。国有此物,其主不知惊惶亟革,上帝降祸,凶灾必亟。其残亡死丧,殄绝无类,流散循饥无日矣。此皆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[2][3]之竹,犹不能书。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战国齐・孙膑《孙膑兵法・奇正》。

[2]荆:荆州,我国古代九州之一。地约当今湖南、湖北二省及四川省东南部、贵州省东北部与广东省北部西隅连、连山二县及广西省全县等地。

[3]越:春秋时越国之地,地约当今江苏、浙江及山东南部。

参考

战国齐・孙膑《孙膑兵法・奇正》

战者,以形相胜者也。形莫不可以胜,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。形胜之变,与天地相敝而不穷。形胜,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。

【典故】

“罄竹难书”的“罄”,是“用尽”的意思,“竹”指的则是从前用来刻写文字的“竹简”。古代在还没发明纸之前,人们都是把竹子剖成一片片的,然后在上面书写文字。所以“罄竹难书”整个成语的语义便是: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,也难以写尽。此语较早见于战国时的文献《吕氏春秋・季夏纪・明理》,文中有一段描述了乱世的各种异象,譬如天上的云呈现出怪异的形状、太阳有日蚀的现象、同时有两个或四个月亮一起出现、马的头上长出犄角、有人养出长有五只脚的雄鸡或母猪生下小狗等等,这些奇怪的现象“皆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荆、越之竹,犹不能书”。意思是说这些奇怪的现象,都是由于政治败坏所带来的乱亡征兆,而且这种国家即将败亡的征兆,多到用尽荆、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。后来“罄竹难书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本来是用来形容乱象之多,后来则转变而专用于形容罪状极多。如《汉书・卷六六・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・公孙贺》便有“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”之说,《旧唐书・卷五三・李密列传》亦有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”的用法。案:前者是汉臣朱世安被诬谄下狱时,上书揭发丞相公孙贺父子作恶多端所用之语;后者则是隋人李密欲讨伐隋炀帝,檄文中用以形容炀帝罪大恶极之语。这两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状之多,难以记录。不过与《吕氏春秋》同期的文献《孙膑兵法》,在〈奇正〉篇中有“形胜,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”这样一段话,指两军相争时,要让我军处于必胜条件下的方法有许多种,即使用尽楚、越两地的竹子都写不完。则“难书”一语,并非指乱象,也非指罪状。可知最初“罄竹难书”一语并无负面义,只是后来一般引用此语时,多只用以形容罪状之多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明・无名氏《四贤记》第一一出:“你恶端罄竹难书写,贪秽熏天怎掩遮。”
  • 02.《明史・卷二三五・邹维琏列传》:“维琏抗疏曰:『(魏)忠贤大奸大恶,罄竹难书。』”
  • 03.明・朱国桢《涌幢小品・卷一四・绪帖》:“凡此五偏,犹其大略,至于琐屑,罄竹难书。”
  • 04.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三笔・卷三・西选年选佟选》:“三臣罪状,罄竹难书。”
  • 05.清・昭梿《啸亭杂录・卷三・郭刘二疏》:“明珠一人,其智术足以弥缝过恶,又有余国柱奸谋附和,负恩之罪,罄竹难书。伏祈霆威,立加严谴,天下人情无不欣畅矣。”
  • 06.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五四回:“瞇了眼的抛米撒面,作的那孽,罄竹难书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罪状极多。贬义。

类别用在“罪恶深重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,罪行罄竹难书

他所犯的罪行罄竹难书,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。

他们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,判十次死刑都不嫌多。

就算是犯行罄竹难书的罪人,如能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。

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,我发现秦始皇的暴政真是罄竹难书

身为记者多年,我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罪行罄竹难书的犯人。

这恶霸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,最后总算受到法律制裁。

即使是罄竹难书的大罪犯,只要他能诚心改过向上,我身为律师,还是愿意替他辩护。

罄竹难书的翻译

  1. to mumerous to be listed
  2.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 не поддают описáнию
  3. crimes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énumérés

罄竹难书成语接龙

“书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书香门第
  • 第一夫人
  • 人声鼎沸
  • 沸沸扬扬
  • 扬长而去
  • 去伪存真
  • 真凭实据
  • 据理力争
  • 争先恐后
  • 后来居上
  • 上行下效
  • 效犬马力
  • 力挽狂澜
  • 澜倒波随
  • 随心所欲
  • 欲擒故纵
  • 纵横捭阖
  • 阖门却扫
  • 扫榻以待
  • 待价而沽
  • 沽名钓誉
  • 誉过其实
  • 实事求是

罄竹难书成语接龙

“罄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室如悬罄
  • 引狼入室
  • 旁征博引
  • 牛头阿旁
  • 目无全牛
  • 光彩夺目
  • 鼠目寸光
  • 城狐社鼠
  • 众志成城
  • 大庭广众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良药苦口
  • 丧尽天良
  • 心惊胆丧

罄竹难书字义分解

读音(qìng), 缶部,共17画

①. 本义为器中空,引申为尽,用尽。 如: 告罄。罄其所有。罄竹难书。

②. 古同“磬”,打击乐器。

③. 显现。 如: “夫犬马,人所知也,旦暮罄于前”。

④. 严整的样子。 如: “师旷罄然”。

读音(zhú), 竹部,共6画

①. 常绿多年生植物,春日生笋,茎有很多节,中间是空的,质地坚硬,种类很多。可制器物,又可做建筑材料。 如: 竹子。竹叶。竹笋。竹编(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)。竹刻。

②. 指竹制管乐器。 如: 金石丝竹。

③.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
④. 姓。

读音(nán,nàn,nuó), 隹部,共10画

㈠ 难 [ nán ]

①. 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。 如: 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

②. 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。 如: 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 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

③. 不好。 如: 难听。难看。

㈡ 难 [ nàn ]

①. 灾祸,困苦。 如: 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

②. 仇怨。 如: 排难解纷。

③. 诘责,质问。 如: 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

㈢ 难 [ nuó ]

①. 古同“傩”。

读音(shū), 乙部,共4画

①. 成本的著作。 如: 书籍。书刊。书稿。书香。书卷气(指在说话、作文、写字、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)。书生气(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)。

②. 信。 如: 书信。书札。书简。书函。

③. 文件。 如: 证书。说明书。

④. 写字或写的字。 如: 书法。书写。书桌。书案。书画。

⑤. 写文章。 如: 大书特书。罄竹难书。

⑥. 字体。 如: 草书。隶书。楷书。

⑦. 古书名,《尚书》的简称(亦称“书经”)。

⑧.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。 如: 说书。听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