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

弃之可惜

拼音 qì zhī kě xī怎么读

注音 ㄑㄧˋ ㄓ ㄎㄜˇ ㄒㄧ

繁体 棄之可惜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 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

反义词 津津有味

弃之可惜的意思

扔掉它未免可惜。

出处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好取舍的东西。

例子鲁迅《准风月谈·后记》:“因为这是一篇我们的‘改悔的革命家’的标本作品,弃之可惜,谨录全文。”

谜语 鸡肋 (谜底:弃之可惜)

故事 东汉末年,曹操在斜谷界口驻军很多天,如果进兵有马超的军队阻拦,要收兵担心被马超耻笑,陷于进退两难的地步,他只吃饭时将领夏侯惇来请示晚上军中的口令,曹操看见汤中有鸡肋就随口说“鸡肋”,杨修听到后就叫士兵准备撤退。

弃之可惜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留著无用,扔掉可惜。语本三国志・卷一・魏书・武帝纪“备因险拒守”《句下裴松之・注引九州春秋》:“时王欲还,出令曰:『鸡肋』,官属不知所谓。主簿杨修便自严装,人惊问修:『何以知之?』修曰:『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』”

弃之可惜的翻译

  1. be unwilling to throw away(not bad enough to throw away)
  2. 捨てるには惜(お)しい

弃之可惜成语接龙

“惜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惜墨如金
  • 金城汤池
  • 池鱼之殃
  • 殃及池鱼
  • 鱼目混珠
  • 珠光宝气
  • 气急败坏
  • 坏法乱纪
  • 纪渻木鸡
  • 鸡犬不宁
  • 宁死不屈
  • 屈指可数
  • 数一数二
  • 二三其意
  • 意味深长
  • 长驱直入
  • 入不敷出
  • 出神入化
  • 化为乌有
  • 有朝一日
  • 日月如梭
  • 梭天摸地
  • 地大物博

弃之可惜成语接龙

“弃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前功尽弃
  • 勇往直前
  • 匹夫之勇
  • 旷世无匹
  • 神怡心旷
  • 聚精会神
  • 物以类聚
  • 庞然大物
  • 月貌花庞
  • 风花雪月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良药苦口
  • 丧尽天良
  • 心惊胆丧
  • 将心比心
  • 虾兵蟹将
  • 水母目虾
  • 跋山涉水

弃之可惜字义分解

读音(qì), 廾部,共7画

①. 舍去,扔掉。 如: 抛弃。遗弃。弃权。弃市(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,并将尸体暴露街头)。弃世(超出世俗或指去世)。弃养(父母死亡的婉辞)。弃置不顾。弃瑕录用。

读音(zhī), 丿部,共3画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kě,kè), 口部,共5画

㈠ 可 [ kě ]

①. 允许。 如: 许可。认可。宁可。

②. 能够。 如: 可见。可能。可以。不可思议。

③. 值得,认为。 如: 可怜。可悲。可亲。可观。可贵。可歌可泣。

④. 适合。 如: 可身。可口。可体。

⑤. 尽,满。 如: 可劲儿干。

⑥. 大约。 如: 年可二十。“潭中鱼可百许头”。

⑦. 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

⑧. 表示强调。 如: 他可好了。

⑨.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。 如: 都这么说,可谁见过呢?

⑩.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。 如: 这件事他可同意?

⑪. 姓。

㈡ 可 [ kè ]

①. 〔~汗(hán)〕中国古代鲜卑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

读音(xī), 心部,共11画

①. 爱,重视。 如: 爱惜。顾惜。怜惜。珍惜。

②. 舍不得。 如: 吝惜。惜别。惜力。惜指失掌(喻因小失大)。惜墨如金。

③. 感到遗憾,哀痛。 如: 可惜。惜悯。惋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