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ǔ chéng zhēn

磨杵成针

拼音 mó chǔ chéng zhēn怎么读

注音 ㄇㄛˊ ㄔㄨˇ ㄔㄥˊ ㄓㄣ

繁体 磨杵成針

感情 褒义

近义词 有志竟成滴水穿石磨穿铁砚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

反义词 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

磨杵成针的意思

把铁棒磨成了针。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,只要有毅力,下苦功,就能够克服困难,做出成绩。

出处明・杨慎《七星桥记》:“矢磨杵成针之志,徼折梅寄慲之灵。”

用法补充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
例子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,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。

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,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。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,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,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,李白深受感动,从此就用功读书,终于成为文豪。

磨杵成针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杵,舂米、捣药时用的棒槌。“磨杵成针”指把铁棒磨成针。典出宋・祝穆《方舆胜览・卷五三・磨针溪》。后用“磨杵成针”比喻只要有恒心,努力去做,无论多么困难的事,都可以成功。

【典源】

宋・祝穆《方舆胜览・卷五三・磨针溪》

磨针溪,在象耳山下。世传[1]读书山中,未成,弃去。过是溪,逢[2]方磨铁[3],问之,曰:“欲作针。”太白感其意。还,[4]

注解

[1]李太白:李白(公元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祖籍陇西成纪,家居四川绵州,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。个性率真豪放,嗜酒好游。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,后因得罪权贵,遭排挤而离开京城,最后病死当涂。其诗高妙清逸,世称为“诗仙”。

[2]老媪:年老的妇人。媪,音ǎo,老妇。

[3]杵:舂米、捣药、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棒槌。

[4]卒业:完成学业。

【典故】

南宋祝穆所撰写的《方舆胜览》中记载著:相传李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求学,学业未成,便中途离去了。在离开的路途上,经过一条小溪,他看到一个老妇人正在磨铁杵。李白好奇地问老妇人在做什么,老妇人说她想把铁杵磨成针。李白深深地为老妇人的毅力感动,于是返回学堂,从此发愤读书,终于有所成就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“磨杵成针”,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,努力去做,无论多么困难的事,都可以成功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明・杨慎〈七星桥记〉:“人心若坚,神功可冀。矢磨杵成针之志,徼折梅寄𣗊之灵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只要有恒心,努力去做,无论多么困难的事,都可以成功。

类别用在“努力不懈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读书、学习都要有磨杵成针的精神。

磨杵成针靠的是坚持,而不是力气。

想把学问做好,必须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。

他靠著磨杵成针的毅力,终于完成博士学位。

只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,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。

他决定慢慢下功夫,用磨杵成针的毅力感动佳人芳心。

求学、做事都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,不要想著一步登天。

你是个脑筋灵活的人,只要肯磨杵成针,一定能得到好成绩。

做任何事情,除了要有磨杵成针的精神,更要有合适的方法,才能取得佳绩。

磨杵成针的翻译

  1. 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(Constant dripping will wear away a stone.)
  2. 槌(つち)をみがいて針(はり)にする
  3. капля камень точит

磨杵成针成语接龙

“针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  • 乖唇蜜舌
  • 舌剑唇枪
  • 枪林弹雨
  • 雨过天青
  • 青梅竹马
  • 马首是瞻
  • 瞻前顾后
  • 后来居上
  • 上行下效
  • 效犬马力
  • 力挽狂澜
  • 澜倒波随
  • 随心所欲
  • 欲擒故纵
  • 纵横捭阖
  • 阖门却扫

磨杵成针成语接龙

“磨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耳鬓厮磨
  • 交头接耳
  • 莫逆之交
  • 无适无莫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  • 书空咄咄
  • 大书特书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脍炙人口

磨杵成针字义分解

读音(mó,mò), 石部,共16画

㈠ 磨 [ mó ]

①. 摩擦。 如: 磨刀。磨墨。磨练。磨砺(摩擦使锐利,喻经受磨练)。磨合。研磨。磨漆画。

②. 阻碍,困难。 如: 磨难(nàn)。好事多磨。

③. 消耗,消灭。 如: 磨损。磨耗。磨灭。

④. 拖延,耗时间。 如: 磨缠。磨功夫。

㈡ 磨 [ mò ]

①. 粉碎粮食的工具。 如: 石磨。电磨。磨盘。磨坊(亦作“磨房”)。推磨。

②.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。 如: 磨面。磨米。磨豆腐。

③. 掉转。 如: 这个胡同太窄,磨不过车来。

读音(chǔ), 木部,共8画

①.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。 如: 杵臼。砧杵。杵臼交(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)。

②. 用长形的东西戳。 如: 杵了他一拳。

读音(chéng), 戈部,共6画

①. 做好,做完。 如: 成功。完成。成就。成事。成交。成立。成婚。成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

②.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。 如: 成形。成性。成人。自学成才。蔚然成风。

③. 变为。 如: 长成。变成。

④. 可以,能行。 如: 成,就这么办。

⑤. 称赞人能力强。 如: 他办事麻利,真成。

⑥. 够,达到一定数量。 如: 成年累(lěi )月。

⑦. 已定的,定形的。 如: 成规。成俗。成见。成例。成竹在胸。

⑧. 十分之一。 如: 增产三成。

⑨. 平定,讲和。 如: “会于稷,以成宋乱”。

⑩. 姓。

读音(zhēn), 钅部,共7画

①.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。 如: 针线。

②. 细长像针的东西。 如: 时针。

③. 用针扎治病。 如: 针灸。

④.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。 如: 针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