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ān zhī shí

他山之石

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怎么读

注音 ㄊㄚ ㄕㄢ ㄓ ㄕˊ

感情 褒义

近义词 前车之鉴引以为戒

反义词 重蹈覆辙

他山之石的意思

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

出处《诗经・小雅・鹤鸣》:“他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
例子江陵之书院,或亦他山之石,而讲学聚徒,诚不可以不慎也。

正音“之”,读作“zhī”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辨形“之”,不能写作“知”。

他山之石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比喻借助外力,改正自己的缺失。见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”条。《唐・杨烱・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托无愧之铭,跋涉载劳于千仞,访他山之石,东西向逾万里。”

他山之石成语接龙

“石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石破天惊
  • 惊弓之鸟
  • 鸟尽弓藏
  • 藏头露尾
  • 尾大不掉
  • 掉以轻心
  • 心安理得
  • 得不偿失
  • 失魂落魄
  • 魄散魂飞
  • 飞黄腾达
  • 达官显宦
  • 宦海风波
  • 波澜壮阔
  • 阔论高谈
  • 谈何容易
  • 易如反掌
  • 掌上明珠
  • 珠光宝气
  • 气急败坏
  • 坏法乱纪
  • 纪渻木鸡
  • 鸡犬不宁

他山之石成语接龙

“他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顾而言他
  • 义无反顾
  • 断章取义
  • 当机立断
  • 锐不可当
  • 养精蓄锐
  • 娇生惯养
  • 金屋藏娇
  • 惜墨如金
  • 在所不惜
  • 自由自在
  • 渊源有自
  • 如临深渊
  • 挥洒自如
  • 借题发挥
  • 东挪西借
  • 道西说东
  • 津津乐道
  • 无人问津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
他山之石字义分解

读音(tā), 人部,共5画

①. 称你、我以外的第三人,一般指男性,有时泛指,不分性别。 如: 他们(可包括男性和女性)。他杀。

②. 别的,另外的。 如: 他人。他日。他乡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其他。

③. 虚指。 如: 睡他一觉。

读音(shān), 山部,共3画

①.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。 如: 土山。山崖。山峦。山川。山路。山头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来风满楼(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)。

②. 形状像山的。 如: 山墙(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。亦称“房山”)。

③. 形容大声。 如: 山响。山呼万岁。

④. 姓。

读音(zhī), 丿部,共3画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shí,dàn), 石部,共5画

㈠ 石 [ shí ]

①.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。 如: 石破天惊(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)。

②. 指石刻。 如: 金石。

③.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。 如: 药石。药石之言(喻规劝别人的话)。

④.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
⑤. 姓。

㈡ 石 [ dàn ]

①.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