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hán niú zhī dǐng怎么读
注音: ㄏㄢˊ ㄋㄧㄡˊ ㄓ ㄉㄧㄥˇ
感情 中性
函:包含,包容。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。形容气势宏大。 复制
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诠言训》:“夫函牛之鼎沸,而蝇蚋不敢入。”
用法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。
例子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其危犹举函牛之鼎,絓纤枯之末。”
①. 匣,盒子。 如: 石函。剑函。
②. 套子,引申为量词。 如: 书函。信一函(信一封)。
③. 信件。 如: 函件。公函。来函。
④. 包含,容纳。 如: 函夏(“夏”,指中国;“函夏”即包括整个中国)。巨蚌函珠。
⑤. 铠甲。 如: 函人(制甲的人)。
①. 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。 如: 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②. 星名,二十八宿之。 如: 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③. 喻固执或骄傲。 如: 牛气。
④. 姓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①.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。 如: 铜鼎。鼎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。鼎镬。
②. 锅。 如: 鼎罐。鼎锅。
③.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,是政权的象征。 如: 鼎彝。九鼎。定鼎。问鼎。鼎祚(国运)。
④. 象征三方并立、互相对峙。 如: 鼎峙。鼎足之势。
⑤. 大。 如: 鼎族。鼎臣。鼎力支持。
⑥. 正当,正在。 如: 鼎盛(shèng 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