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áng méi

吐气扬眉

拼音 tǔ qì yáng méi怎么读

注音 ㄊㄨˇ ㄑㄧˋ ㄧㄤˊ ㄇㄟˊ

繁体 吐氣揚眉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 扬眉吐气

吐气扬眉的意思

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。

出处明・孙仁孺《东郭记・与之大夫》:“吐气扬眉,青云激励,却怜小友尚穷乏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心情。

例子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谁想他一朝发达,就吐气扬眉了。”

吐气扬眉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即“扬眉吐气”。见“扬眉吐气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扬眉吐气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韩朝宗是唐玄宗时的一名官员,因为曾任荆州长史,人称“韩荆州”。他十分乐于提拔后进,经常向朝廷推荐有能力的年轻人,当时的读书人都希望能进入他的门下,期盼有朝一日为朝廷所用。唐代有名的诗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样,希望能受到韩荆州的重视,于是毛遂自荐,写了封自我推荐的信给他,说韩公地位崇高,声誉极佳,大家都以韩公的评价为用人标准,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,希望韩荆州给他一个机会,让他能够“扬眉吐气”,摆脱抑郁许久的境况,有得志显贵的一天。后来“扬眉吐气”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形容摆脱长期压抑后的畅快神情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元・汤式〈一枝花・雍容黄阁姿套・尾声〉:“借尺地寸阶,进一言半策,那时节吐气扬眉拜丰采。”
  • 02.《镜花缘》第一六回:“此人正在阵中吐气扬眉,洋洋得意,那个还能把他拗得过!”

吐气扬眉的翻译

  1. feel proud and happy(feel proud and elated)
  2. вздохнуть полной грудью

吐气扬眉成语接龙

“眉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眉开眼笑
  • 笑里藏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  • 乖唇蜜舌
  • 舌剑唇枪
  • 枪林弹雨
  • 雨过天青
  • 青梅竹马
  • 马首是瞻
  • 瞻前顾后
  • 后来居上
  • 上行下效
  • 效犬马力
  • 力挽狂澜
  • 澜倒波随

吐气扬眉成语接龙

“吐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吞吞吐吐
  • 鳌掷鲸吞
  • 龙伯钓鳌
  • 车水马龙
  • 安步当车
  • 随遇而安
  • 夫唱妇随
  • 逐臭之夫
  • 酒食征逐
  • 千日醉酒
  • 气象万千
  • 垂头丧气
  • 涕泪交垂
  • 痛哭流涕
  • 痛定思痛
  • 切肤之痛
  • 目空一切
  • 光彩夺目
  • 鼠目寸光
  • 城狐社鼠
  • 众志成城
  • 大庭广众
  • 贪小失大

吐气扬眉字义分解

读音(tǔ,tù), 口部,共6画

㈠ 吐 [ tǔ ]

①.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。 如: 吐痰。吞吐。吐刚茹柔(吐出硬的,吃下软的;喻欺软怕硬)。

②. 放出,露出。 如: 高粱吐穗。吐故纳新。

③. 说出。 如: 吐话。一吐为快。

㈡ 吐 [ tù ]

①.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。 如: 呕吐。上吐下泻。

②.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。 如: 吐还不义之财。

读音(qì), 气部,共4画

①. 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。 如: 气体。

②. 呼吸。 如: 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

③. 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。 如: 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

④. 鼻子闻到的味。 如: 气味。臭气。

⑤. 人的精神状态。 如: 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

⑥. 怒,或使人发怒。 如: 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 )。忍气吞声。

⑦. 欺压。 如: 受气。

⑧.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。 如: 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

⑨. 中医指某种症象。 如: 痰气。湿气。

⑩. 景象。 如: 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读音(yáng), 手部,共6画

①. 簸动,向上播散。 如: 扬水。扬场(cháng )。扬汤止沸。

②. 高举,向上。 如: 扬手。扬帆。趾高气扬。扬眉吐气。

③. 在空中飘动。 如: 飘扬。

④. 称颂,传播。 如: 扬言。扬威。颂扬。扬弃。扬名。

⑤. 姓。

读音(méi), 目部,共9画

①. 眼上额下的毛。 如: 眉毛。眉宇(两眉上面的地方)。眉心。眉目。眉寿(长寿)。眉睫。扬眉吐气。

②. 书页上端的空白。 如: 书眉。眉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