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ǐng zhī jiàn

井蛙之见

拼音 jǐng wā zhī jiàn怎么读

注音 ㄐㄧㄥˇ ㄨㄚ ㄓ ㄐㄧㄢˋ

繁体 井蛙之見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井底之蛙蓬间之雀

反义词 高瞻远瞩卓有远见

井蛙之见的意思

像井底青蛙的见解。比喻偏狭的见识。

出处《弘明集・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算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,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妾抑大猷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

例子罗国志、刘迪华《黑水魂》:“小侄只是一个边陲小吏,不免有井蛙之见,说出来恐怕要贻笑大方。

正音“蛙”,读作“wā”,不能读作“wá”。

辨形“蛙”,不能写作“哇”。

井蛙之见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如井底之蛙的见解,比喻见解浅薄。见“井底之蛙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井底之蛙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,他所生活的时代,百姓饱受战火之苦,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,朝不保夕。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,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。他用了许多天马行空,富于想像力的寓言,生动贴切的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。在〈秋水〉中,庄子生动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。秋天的时候,黄河河水高涨,河面宽广到甚至无法从这岸分辨对岸的牛马。河伯对此沾沾自喜,以为天下没有比黄河更壮观的景象了。但当河伯顺流东下,来到了北海,看到了一片没有边际的汪洋,比起自己居住的黄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时,就对自己之前的无知和自傲感到惭愧不已。北海便对河伯说道:“没有办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谈论海洋之大,这是因为受到所住环境的限制;无法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霜,这是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;而无法跟鄙陋之人谈论真理之道,也是因为受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。人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!今日你看到了大海,才发现黄河的渺小,然而这看似没有际涯的海洋,在浩瀚无穷的天地之间,跟大仓库里的一粒米又有什么分别呢?”后来后来“井底之蛙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见识浅薄的人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弘明集・卷二・南朝宋・宗炳・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筭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?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妄抑大猷。至独陷神于天 之下,不以甚乎?”
  • 02.明・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・卷二五・杂剧院本》:“予观北剧,尽有高出其上者,世人未曾遍观,逐队吠声,诧为绝唱,真井蛙之见耳。”

井蛙之见的翻译

  1. tunnel vision

井蛙之见成语接龙

“见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见死不救
  • 救死扶伤
  • 伤天害理
  • 理所当然
  • 然糠照薪
  • 薪尽火传
  • 传宗接代
  • 代人捉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  • 乖唇蜜舌
  • 舌剑唇枪
  • 枪林弹雨
  • 雨过天青
  • 青梅竹马
  • 马首是瞻

井蛙之见成语接龙

“井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离乡背井
  • 寸步不离
  • 铢两分寸
  • 计较锱铢
  • 千方百计
  • 气象万千
  • 垂头丧气
  • 涕泪交垂
  • 痛哭流涕
  • 痛定思痛
  • 切肤之痛
  • 目空一切
  • 光彩夺目
  • 鼠目寸光
  • 城狐社鼠
  • 众志成城
  • 大庭广众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
井蛙之见字义分解

读音(jǐng), 二部,共4画

①.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。水~。临渴掘~。

②. 形状像井的。 如: 天井。油井。

③. 整齐,有秩序。 如: 井然。井井有条。

④. 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
⑤. 姓。

读音(wā), 虫部,共12画

①. 两栖动物的一科,无尾,后肢长,前肢短,趾有蹼,善于跳跃和泅水。种类很多。 如: 青蛙(俗称“田鸡”)。牛蛙。蛙泳。蛙人。

读音(zhī), 丿部,共3画
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jiàn,xiàn), 见部,共4画

㈠ 见 [ jiàn ]

①. 看到。 如: 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

②. 接触,遇到。 如: 怕见风。见习。

③. 看得出,显得出。 如: 见效。相形见绌。

④. 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。 如: 见上。见下。

⑤. 会晤。 如: 会见。接见。

⑥. 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。 如: 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

⑦. 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。 如: 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

㈡ 见 [ xiàn ]

①. 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

②. 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