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ài ér táo

大败而逃

拼音 dà bài ér táo怎么读

注音 ㄉㄚˋ ㄅㄞˋ ㄦˊ ㄊㄠˊ

繁体 大敗而逃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落荒而逃

反义词 凯旋而归

大败而逃的意思

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。

出处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9回:“斗了多时,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,大败而逃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状语;指败逃。

例子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11回:“契丹兵大败而逃,由晋军从后追击,俘斩万计。”

歇后语 曹操下宛城 —— 大败而逃

大败而逃成语接龙

“逃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逃之夭夭
  • 夭桃秾李
  • 李代桃僵
  • 僵李代桃
  • 桃红柳绿
  • 绿林好汉
  • 汉武托孤
  • 孤掌难鸣
  • 鸣锣开道
  • 道貌岸然
  • 然糠照薪
  • 薪尽火传
  • 传宗接代
  • 代人捉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
大败而逃成语接龙

“大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良药苦口
  • 丧尽天良
  • 心惊胆丧
  • 将心比心
  • 虾兵蟹将
  • 水母目虾
  • 跋山涉水
  • 打谩评跋
  • 风吹雨打
  • 甘拜下风
  • 食不求甘
  • 丰衣足食
  • 羽毛未丰

大败而逃字义分解

读音(dà,dài,tài), 大部,共3画

㈠ 大 [ dà ]

①.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 如: 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②. 指大小的对比。 如: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③.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 如: 大局。大众。

④.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 如: 不大高兴。

⑤. 年长,排行第一。 如: 老大。

⑥. 敬辞。 如: 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⑦. 时间更远。 如: 大前年。

⑧. 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⑨.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 如: 大概。大凡。

㈡ 大 [ dài ]

①. 〔~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
②. 〔~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
㈢ 大 [ tài ]

①. 古通“太”。

②. 古通“泰”。

读音(bài), 贝部,共8画

①. 输,失利,不成功,与“胜”相对。 如: 败北。败退。败绩(❶连队溃败;❷事业的失利)。败诉。败笔。败局。两败俱伤。

②. 战胜,使失败。 如: 大败敌军。

③. 毁坏。 如: 败坏。败露。

④. 解除,消散。 如: 败火。败毒。

⑤. 破旧,衰落,腐烂。 如: 败絮。败落。败兴(xìng )(情绪低落)。腐败。叶残花败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①. 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。 如: 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②. 连词(①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②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③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④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③. 表(从……到……)。 如: 从上而下。

读音(táo), 辵部,共9画

①.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。 如: 逃跑。逃敌。逃匿。逃遁。逃逸。

②.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。 如: 逃避。逃难(nàn )。逃汇。逃税。逃世(避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