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ù chéng cuò

铸成大错

拼音 zhù chéng dà cuò怎么读

注音 ㄓㄨˋ ㄔㄥˊ ㄉㄚˋ ㄘㄨㄛˋ

繁体 鑄成大錯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一失足成千古恨阴差阳错

反义词 痛改前非

铸成大错的意思

铸造一把大锉刀。借指造成大错误。错:错刀;古代币名。

出处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唐昭宗天佑三年》: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。”
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
例子倘若我晚回一步,岂不铸成大错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五章)

辨形“铸”,不能写作“著”;“错”,不能写作“措”。

谜语 翻砂出废品 (谜底:铸成大错)

故事 唐朝末年,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担心自己的卫队会反他,于是派亲信臧廷范去找亲家梁王朱温帮忙。朱温趁女儿办丧事之机,出兵把罗绍威的卫队消灭,进而占据魏州。罗绍威只好供应军饷。他引狼入室,铸成大错,后悔莫及。

铸成大错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错,锉刀,即“鑢”。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。“铸成大错”指以铁铸出大的锉刀。以“错”亦有“错误”之意,因而双关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#典出《资治通鉴・卷二六五・唐纪八一・昭宣帝天祐三年》。

【典源】

#《资治通鉴・卷二六五・唐纪八一・昭宣帝天祐三年》[1]

初,田承嗣镇魏博,选募六州骁勇之士五千人为牙军,厚其给赐以自卫,为腹心;自是父子相继,亲党胶固,岁久益骄横;小不如意,辄族旧帅而易之,自史宪诚以来皆立于其手。天雄节度使罗绍威心恶之,力不能制。朱全忠之围凤翔也,绍威遣军将杨利言密以情告全忠,欲借其兵以诛之。……秋,七月,朱全忠克相州。时魏之乱兵散据贝、博、澶、相、卫州,全忠分命诸将攻讨,至是悉平之,引兵南还。[2][3][4][5]供亿,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,资粮称是,所[6]又近百万;比去,蓄积为之一空。绍威虽去其[7],而魏兵自是衰弱。绍威悔之,谓人曰: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[8]也!”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宋・苏轼〈赠钱道人〉诗。

[2]全忠:朱全忠(公元851—912),本名温,五代梁砀山人。初从黄巢为盗,降唐后赐名全忠,官至宣武节度使。篡唐称帝,国号梁。后为其子朱友珪所杀,庙号太祖。

[3]魏:魏博,唐朝河北三镇之一,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,领有六州四十三县。

[4]半岁:半年。

[5]罗绍威:五代时魏州贵乡人,生卒年不详,字端己。罗弘信之子。唐末跟随朱温,后梁开平年间拜太师兼中书令。谥贞壮。

[6]赂遗:贿赂的财物。遗,音wèi

[7]逼:威胁,指田承嗣父子所率领的牙军。

[8]错:鑢、锉刀。也假借为错误之意。

参考

宋・苏轼〈赠钱道人〉诗(据《苏东坡全集・前集・卷一四》引)

书生苦信书,世事仍臆度。不量力所负,轻出千钧诺。当时一快意,事过有余作。不知几州铁,铸此一大错。我生涉忧患,常恐长罪恶。静观殊可喜,脚浅犹容却。而况钱夫子,万初事不作。相逢更何言,无病亦无药。

另可参考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四

【典故】

唐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,招募骁勇壮丁五千人,组成牙军(有如自卫队),父子相继,称雄割据,骄横难制。后魏博改为天雄,由罗绍威接任节度使,对于牙军的跋扈蛮横十分恨恶,却无力铲除。朱全忠时任宣武节度使,因讨伐黄巢有功,封为梁王,即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。罗绍威引朱全忠的军队讨伐牙军,虽然大获全胜,但朱全忠却驻守在魏博,没有撤走。罗绍威被迫必须负担他们庞大的军需物资,朱全忠又时常要求贿赂,不到半年的时间,魏博府库为之一空。罗绍威后悔不已,感叹地说道︰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!”错,锉刀之意,就字面解之,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县的铁,也不能铸成如此大的锉刀,但因“错”也有“错误”之意,乃隐含合六州四十三县的资源,也无法满足朱全忠的需索,也等于说求助于朱全忠,实为大错误。可谓一语双关,道尽无限悔意。后来这两句话被浓缩成“铸成大错”,用来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

类别用在“犯下大错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当妻子愤然离家时,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,后悔莫及。

为官者应谨慎小心,步步为营,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

发现孩子行为偏差时就应好好辅导,以免失之毫厘,缪以千里。

当年年轻气盛,他因一时情绪失控而铸成大错,至今悔恨不已。

他为公司管帐半辈子,没想到因为一时贪念,侵吞公款,铸成大错

他不但酒醉驾车撞倒路人,在铸成大错后居然还逃之夭夭,真是罪无可赦!

铸成大错的翻译

  1. make a gross error
  2. приводить к серьёзной ошибке(допускáть серьёзную ошибку)

铸成大错成语接龙

“错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错综复杂
  • 杂乱无章
  • 章甫荐履
  • 履险如夷
  • 夷然不屑
  • 屑榆为粥
  • 粥少僧多
  • 多多益善
  • 善始善终
  • 终南捷径
  • 径一周三
  • 三心二意
  • 意味深长
  • 长驱直入
  • 入不敷出
  • 出神入化
  • 化为乌有
  • 有朝一日
  • 日月如梭
  • 梭天摸地
  • 地大物博
  • 博古通今
  • 今非昔比

铸成大错成语接龙

“铸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钢浇铁铸
  • 百炼成钢
  • 杀一警百
  • 自相残杀
  • 渊源有自
  • 如临深渊
  • 挥洒自如
  • 借题发挥
  • 东挪西借
  • 道西说东
  • 津津乐道
  • 无人问津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  • 书空咄咄
  • 大书特书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
铸成大错字义分解

读音(zhù), 钅部,共12画

①. 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。 如: 铸铁。铸造。铸件。熔铸。铸币。

读音(chéng), 戈部,共6画

①. 做好,做完。 如: 成功。完成。成就。成事。成交。成立。成婚。成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

②.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。 如: 成形。成性。成人。自学成才。蔚然成风。

③. 变为。 如: 长成。变成。

④. 可以,能行。 如: 成,就这么办。

⑤. 称赞人能力强。 如: 他办事麻利,真成。

⑥. 够,达到一定数量。 如: 成年累(lěi )月。

⑦. 已定的,定形的。 如: 成规。成俗。成见。成例。成竹在胸。

⑧. 十分之一。 如: 增产三成。

⑨. 平定,讲和。 如: “会于稷,以成宋乱”。

⑩. 姓。

读音(dà,dài,tài), 大部,共3画

㈠ 大 [ dà ]

①.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 如: 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②. 指大小的对比。 如: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③.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 如: 大局。大众。

④.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 如: 不大高兴。

⑤. 年长,排行第一。 如: 老大。

⑥. 敬辞。 如: 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⑦. 时间更远。 如: 大前年。

⑧. 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⑨.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 如: 大概。大凡。

㈡ 大 [ dài ]

①. 〔~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
②. 〔~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
㈢ 大 [ tài ]

①. 古通“太”。

②. 古通“泰”。

读音(cuò), 钅部,共13画

①. 不正确,与实际不符。 如: 差错。过错。错讹。错谬。错觉。错怪。不错。错爱。将错就错。

②. 交叉着。 如: 交错。错乱。错杂。错综(纵横交叉)。错动。错落(交错纷杂)。盘根错节。

③. 叉开。 如: 错开。错车。错过机会。

④. 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。 如: 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

⑤. 打磨玉石。 如: 攻错。

⑥. 镀金、银,涂饰。 如: 错金。错银。错彩镂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