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ì sān shè

退徙三舍

拼音 tuì xǐ sān shè怎么读

注音 ㄊㄨㄟˋ ㄒㄧˇ ㄙㄢ ㄕㄜˋ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 退避三舍

退徙三舍的意思

舍:古时行军,一舍为三十里。
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出处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变虚篇》:“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,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?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退让。

退徙三舍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退避三舍”。见“退避三舍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退避三舍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左传・僖公二十三年》载,春秋时,晋献公宠爱骊姬,骊姬为了让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,设计害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,接著又怂恿晋献公派兵捉拿另外二个儿子重耳、夷吾,两人于是先后逃奔出国。后来晋献公过世,奚齐也被臣下所杀,这时逃亡国外的夷吾则回国继位为国君,即晋惠公。晋惠公害怕重耳会回国谋夺君位,于是派人暗杀重耳。此时重耳则是在国外继续著流亡的日子,其间经过许多国家,但大部分国家的君王对他都不怎么礼遇。最后到了楚国,楚庄王以酒宴盛情款待,并且问说:“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上国君,将要如何报答我呢?”重耳说:“奴仆和玉帛,楚国本来就有;珍禽异兽的羽毛皮革,则是楚国的特产。这些东西您多得是,我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回报您!”楚庄王说:“虽然如此,还是说说可以报答我的方式吧!”重耳于是回答说:“假使托您的福,让我得以回到晋国,万一将来晋、楚之间发生战争,双方军队相遇于中原,那我一定会要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,来报答您的恩惠。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您的谅解,楚军仍然继续进攻,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,和您相对抗了。”后来从言里的原文“辟君三舍”演变出“退避三舍”这句成语,用来比喻主动退让,不与人相争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变虚》:“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,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?”

退徙三舍成语接龙

“舍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舍本逐末
  • 末大不掉
  • 掉以轻心
  • 心安理得
  • 得不偿失
  • 失魂落魄
  • 魄散魂飞
  • 飞黄腾达
  • 达官显宦
  • 宦海风波
  • 波澜壮阔
  • 阔论高谈
  • 谈何容易
  • 易如反掌
  • 掌上明珠
  • 珠光宝气
  • 气急败坏
  • 坏法乱纪
  • 纪渻木鸡
  • 鸡犬不宁
  • 宁死不屈
  • 屈指可数
  • 数一数二

退徙三舍成语接龙

“退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急流勇退
  • 当务之急
  • 锐不可当
  • 养精蓄锐
  • 娇生惯养
  • 金屋藏娇
  • 惜墨如金
  • 在所不惜
  • 自由自在
  • 渊源有自
  • 如临深渊
  • 挥洒自如
  • 借题发挥
  • 东挪西借
  • 道西说东
  • 津津乐道
  • 无人问津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
退徙三舍字义分解

退

读音(tuì), 辵部,共9画

①. 向后移动,与“进”相对。 如: 退步。退路。退却。退让。倒退。

②. 离开,辞去。 如: 退席。退伍。退职。退休。引退。

③. 送还,不接受,撤销。 如: 退还。

④. 脱落。 如: 退色。退毛。减退。

⑤. 和柔的样子。 如: 退然。

⑥. 迟缓,畏缩。 如: “求也退”。

读音(xǐ), 彳部,共11画

①. 迁移。 如: 徙居(搬家)。迁徙。流徙。

②.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。 如: 徙边(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)。

读音(sān), 一部,共3画

①. 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。 如: 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
②. 表示多次或多数。 如: 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读音(shě,shè), 舌部,共8画

㈠ 舍 [ shě ]

①. 放弃,不要了。 如: 舍己为人。舍近求远。四舍五入。

②. 施舍。 如: 舍粥。舍药。

㈡ 舍 [ shè ]

①. 居住的房子。 如: 宿舍。旅舍。校舍。

②. 居住,休息。 如: 舍于山麓。

③. 谦辞,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。 如: 舍弟。舍侄。舍亲。

④.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。 如: 退避三舍(喻对人让步)。

⑤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