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ú fēng

牛马风

拼音 niú mǎ fēng怎么读

注音 ㄋㄧㄡˊ ㄇㄚˇ ㄈㄥ

繁体 牛馬風

近义词 风马牛不相及

牛马风的意思

同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宋 杨万里《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》之八:“一生海内金石友,万事人间牛马风
”。

牛马风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见“风马牛不相及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风马牛不相及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左传・僖公四年》载,鲁僖公四年时,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,蔡国溃败后,接著又进兵征讨楚国。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说:“齐国地处北海,楚国地处南海,两国相距遥远,毫无利害关系和牵连。即便放逸马牛雌雄相诱相追逐,也不可能发生越界的事。不知贵国为什么要攻打我们呢?”后来双方估量彼此实力相差无几,真打起来,大家都无好处。便结盟和好,结束这件事情。后来“风马牛不相及”被用来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不相干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章甫〈用前韵赠高持一〉诗:“逢人未用青白眼,与世不妨牛马风。”

牛马风成语接龙

“风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风和日丽
  • 丽句清辞
  • 辞严义正
  • 正中下怀
  • 怀才不遇
  • 遇难成祥
  • 祥云瑞彩
  • 彩云易散
  • 散兵游勇
  • 勇往直前
  • 前仰后合
  • 合情合理
  • 理所当然
  • 然糠照薪
  • 薪尽火传
  • 传宗接代
  • 代人捉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
牛马风成语接龙

“牛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目无全牛
  • 光彩夺目
  • 鼠目寸光
  • 城狐社鼠
  • 众志成城
  • 大庭广众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良药苦口
  • 丧尽天良
  • 心惊胆丧
  • 将心比心
  • 虾兵蟹将
  • 水母目虾
  • 跋山涉水

牛马风字义分解

读音(niú), 牛部,共4画

①. 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。 如: 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
②. 星名,二十八宿之。 如: 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
③. 喻固执或骄傲。 如: 牛气。

④. 姓。

读音(mǎ), 马部,共3画

①. 哺乳动物,颈上有鬃,尾生长毛,四肢强健,善跑,供人骑或拉东西。 如: 马匹。骏马。马到成功。马首是瞻(喻跟随别人行动)。

②. 大。 如: 马蜂。马勺。

③. 姓。

读音(fēng,fěng), 风部,共4画

㈠ 风 [ fēng ]

①. 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。 如: 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

②. 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。 如: 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

③.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。 如: 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

④. 消息,传闻。 如: 风传(chuán 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

⑤. 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。 如: 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

⑥. 指民歌、歌谣。 如: 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

⑦.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。 如: 风瘫。风湿。

⑧. 姓。

㈡ 风 [ fěng ]

①. 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