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jí shǐ zhī dì怎么读
注音: ㄐㄧˊ ㄕˇ ㄓ ㄉㄧˋ
感情 中性
近义词: 众矢之的
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。 复制
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年》:“郑成公疾,子驷请息肩于晋。公曰:‘楚君以郑敌,亲集矢于其目。”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目标。
例子:李大钊《国情》:“自《临时约法》为集矢之的,而世之谈国情者众。”
①. 群鸟栖止于树上。 如: “黄鸟于飞,集于灌木”。
②. 聚合,会合。 如: 聚集。集合。集会。集体。集团。集训。集散。集资。集中。集大成。集腋成裘。
③.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。 如: 集子。文集。诗集。选集。全集。
④.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,或一部小说、一部电影、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。 如: 上集。第五集。
⑤. 定期交易的市场。 如: 集市。赶集。
⑥.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。 如: 集部。经史子集。
⑦. 成就,成功。 如: 大业未集。
⑧.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,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。 如: 子集。交集。
⑨. 古同“辑”,和睦。
⑩. 姓。
①. 箭。 如: 流矢。弓矢。有的(dì)放矢。矢镞。
②. 誓。 如: 矢志不渝(发誓立志,永不改变)。
③. 正直。 如: 矢言(正直的言论)。
④. 陈列。 如: “公矢鱼于棠”。
⑤. 施布。 如: “矢其文德”。
⑥. 古代投壶(一种娱乐活动)用的筹。
⑦. 同“屎”,粪便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①. 真实,实在。 如: 的确。的当(dàng )。的情。的真。的证。
①. 箭靶的中心。 如: 中(zhòng )的。有的放矢。众矢之的。目的(要达到的目标、境地)。
①.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。 如: 美丽的。
②.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。 如: 唱歌的。
③.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。 如: 他的衣服。
④. 助词,用在句末,表示肯定的语气,常与“是”相应。 如: 这句话是很对的。
⑤. 副词尾,同“地2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