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èn tián yīng

愤气填膺

拼音 fèn qì tián yīng怎么读

注音 ㄈㄣˋ ㄑㄧˋ ㄊㄧㄢˊ ㄧㄥ

繁体 憤氣填膺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 义愤填膺

愤气填膺的意思

填:填塞;膺:胸。
愤怒之气充满胸膛。形容十分气愤。

出处宋・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词:“使行人到此,忠愤气填膺,有泪如倾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气愤。

例子清·俞樾《右台仙馆笔记·秦娘》:“启户迳出,大骂曰:‘何物婢子,如此倔强,令人愤气填膺!”

愤气填膺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犹“义愤填膺”。见“义愤填膺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义愤填膺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“义愤填膺”系由“义愤”及“填膺”二语组合而成。 “义愤”见于《后汉书・卷八三・逸民列传・序》,〈逸民列传〉是记叙东汉时品行高节、隐居不仕的人,作者范晔在序中写明为这些人立传的原因。西汉末年时,王莽篡位,士人内心都充满了“义愤”,却无法表达出来,见到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,都不愿再出来为国家尽力,纷纷隐居起来。即使后来汉光武帝礼聘他们,也不愿意出仕,更不用说到了东汉中后期,小人当道的时候了。这种高尚的品行是值得为他们立传的。 “义愤”是指士人见到汉室衰微,以致王莽有机可乘,夺取政权,心里充满了正义的愤怒。 “填膺”则见于唐・高适〈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〉诗,这是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替朋友饯别写的一首诗,说从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却不受重用,一直为他感到委屈。今日友人有机会为官,征召的命令也下来了,这位朋友必须立刻前往岭南上任。高适除了不舍之外,也叮咛他到异地应注意的事情。诗中的“气填膺”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怀才不遇感到不平,气愤填满胸中。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“义愤填膺”,指胸中充满因正义而激起的愤怒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旧唐书・卷一七・文宗本纪下》:“我每思贞观、开元之时,观今日之事,往往愤气填膺耳。”
  • 02.清・俞樾《右台仙馆笔记・卷三・秦娘》:“何物婢子,如此倔强,令人愤气填膺!”

愤气填膺成语接龙

“膺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膺箓受图
  • 图穷匕见
  • 见死不救
  • 救死扶伤
  • 伤天害理
  • 理所当然
  • 然糠照薪
  • 薪尽火传
  • 传宗接代
  • 代人捉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  • 乖唇蜜舌
  • 舌剑唇枪
  • 枪林弹雨
  • 雨后春笋

愤气填膺成语接龙

“愤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激起公愤
  • 枉矫过激
  • 活天冤枉
  • 寻死觅活
  • 枉尺直寻
  • 举直错枉
  • 轻而易举
  • 避重就轻
  • 无所回避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  • 书空咄咄
  • 大书特书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
愤气填膺字义分解

读音(fèn), 心部,共12画

①.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。 如: 气愤。愤悱(郁闷)。愤慨。愤怒。愤然。悲愤。激愤。愤恚。公愤。义愤填膺。愤世嫉俗。

读音(qì), 气部,共4画

①. 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。 如: 气体。

②. 呼吸。 如: 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

③. 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。 如: 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

④. 鼻子闻到的味。 如: 气味。臭气。

⑤. 人的精神状态。 如: 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

⑥. 怒,或使人发怒。 如: 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 )。忍气吞声。

⑦. 欺压。 如: 受气。

⑧.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。 如: 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

⑨. 中医指某种症象。 如: 痰气。湿气。

⑩. 景象。 如: 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读音(tián,zhèn), 土部,共13画

㈠ 填 [ tián ]

①. 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。 如: 填塞。填补。填充。填空(kòng )。义愤填膺。

②. 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。 如: 填表。填词。

③. 形容声音巨大。 如: 填然。

㈡ 填 [ zhèn ]

①. 古同“镇”,使安定。

读音(yīng), 肉部,共17画

①. 胸。 如: 义愤填膺。

②. 接受,承当。 如: 膺选(当选)。膺赏。膺受。荣膺。

③. 讨伐,打击。 如: 膺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