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hǔ jù lóng pán怎么读
注音: ㄏㄨˇ ㄐㄩˋ ㄌㄨㄥˊ ㄆㄢˊ
繁体: 虎據龍蟠
感情 中性
近义词: 虎踞龙盘虎踞龙蟠
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同“虎踞龙盘”。 复制
出处:北周 庚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昔之虎据龙蟠,加以黄旗紫气;莫不随狐兔而窟穴,与风尘而殄悴。”
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①. 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。 如: 虎口(➊喻危险境地;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虎穴(喻危险境地)。虎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虎狼(喻凶残的人)。虎头蛇尾。虎踞龙盘。龙腾虎跃。
②. 勇猛、威武。 如: 虎将。虎势。虎劲。虎威。虎虎。虎气。
③. 古同“唬”,威吓。
④. 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
①. 凭依、倚仗。 如: 据点。据险固守。
②. 占有。 如: 窃据。盘据。据为己有。
③.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。 如: 字据。证据。单据。论据。契据。言之有据。
④. 按照。 如: 据实。据称。依据。据事直书。
①. 〔拮~〕见“拮”。
①.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。 如: 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②.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。 如: 恐龙。
③.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。 如: 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④. 姓。
①. 屈曲,环绕,盘伏。 如: 蟠蜿。蟠萦。蟠结。蟠踞(亦作“蟠据”)。蟠道。蟠龙。蟠螭纹(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,以盘曲的龙蛇组成)。蟠夔纹(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,以盘曲的夔龙组成)。龙蟠虎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