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的相关成语

共 304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三国演义的成语有【束手待死】【灭虢取虞】【平复如旧】【弃暗投明】【弥天亘地】【刀枪剑戟】【物伤其类】【屈己待人】【心术不正】【恃才放旷】【且战且走】【名垂百世】【骨肉之恩】【避嫌守义】【力穷势孤】【葛巾布袍】【灯烛辉煌】【安身之地】【地远山险】【弃重取轻】【默然无语】【胸怀大志】【亲冒矢石】【能柔能刚】【国家大计】【繁礼多仪】【疑贰之见】【弄文轻武】【放龙入海】【背若芒刺】【心胆皆碎】【空城计】【誓不两立】【万死不辞】【群英会】【举善荐贤】【披头跣足】【肉颤心惊】【门殚户尽】【才薄智浅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三国演义相关成语

束手待死

shù shǒu dài sǐ

同“束手待毙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等死。同“束手待毙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:“曹兵既至,岂可束手待死,

详细解释

灭虢取虞

miè guó qǔ yú

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5回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平复如旧

píng fù rú jiù

形容病愈康复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平复:痊愈复原。形容病愈康复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:“君侯箭疮虽

详细解释

弃暗投明

qì àn tóu míng

抛弃反动的一面;投向光明的一面。形容断绝旧的一切;投向新的、有光明的前程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弃:背弃;暗:黑暗;明:光明

详细解释

弥天亘地

mí tiān gèn dì

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数量很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人或动植物。弥:满;亘:横贯。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数量很

详细解释

刀枪剑戟

dāo qiāng jiàn jǐ

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兵器。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

详细解释

物伤其类

wù shāng qí lèi

指见到同类死亡;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。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用于人。伤:悲伤;同

详细解释

屈己待人

qū jǐ dài rén

委屈自己,以礼待人。形容谦虚、忍让的好品行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孙策换回黄祖,迎接灵柩,罢战回江东,葬父于曲阿之原。丧事已毕,引军居江都,招贤纳士,屈己待人,四方豪杰,渐渐

详细解释

心术不正

xīn shù bù zhèng

指人用心不忠厚,不正派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指人用心不忠厚,不正派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:“宫曰

详细解释

恃才放旷

shì cái fàng kuàng

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自傲。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2回:

详细解释

且战且走

qiě zhàn qiě zǒu

一边作战,一边逃跑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边打边退。且:指两件事同时并进;走:逃跑。一边作战,一边逃跑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

详细解释

名垂百世

míng chuí bǎi shì

好名声流传后代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好名声。垂:流传下去。好名声流传后代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7回:“命终三

详细解释

骨肉之恩

gǔ ròu zhī ēn

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8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至亲。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;恩:亲爱。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避嫌守义

bì xián shǒu yì

避开嫌疑,保守道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3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守道义。嫌:嫌疑;守义:保守道义。避开嫌疑,保守道义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

详细解释

力穷势孤

lì qióng shì gū

力量耗尽,势力孤单。常形容受挫后得不到援助的窘迫处境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二回:孙桓折了李异、谢旌、谭雄等许多将士,力穷势孤,不能抵敌,即差人回吴求救。力量耗尽,势力孤单。

详细解释

葛巾布袍

gé jīn bù páo

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。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隐士装束。葛巾:用葛布做的头巾。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。指隐士或道士

详细解释

灯烛辉煌

dēng zhú huī huáng

形容灯光烛火通明,光辉耀眼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用于描写夜景。辉煌:光辉耀眼。形容灯光烛火通明,光辉耀眼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安身之地

ān shēn zhī dì

存身的地方。批在某地居住、生活,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栖身的地方。存身的地方。批在某地居住、生活,或以某地

详细解释

地远山险

dì yuǎn shān xiǎn

地处边远,山势险峻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7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地理环境等。险:险阻。地处边远,山势险峻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7回

详细解释

弃重取轻

qì zhòng qǔ qīng

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弃:抛开。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

详细解释

默然无语

mò rán wú yǔ

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没有声音。默:静默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2回:

详细解释

胸怀大志

xiōng huái dà zhì

胸有远大志向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胸中有远大志向。怀:怀藏。胸有远大志向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

详细解释

亲冒矢石

qīn mào shǐ shí

见“亲当矢石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很勇敢。见“亲当矢石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:“尚亲冒矢石,冲突掩杀

详细解释

能柔能刚

néng róu néng gāng

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性格。柔:温和;刚:刚强。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

详细解释

国家大计

guó jiā dà jì

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与国有关的事情。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

详细解释

繁礼多仪

fán lǐ duō yí

礼节繁复仪式过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繁:多而杂。礼节繁复仪式过多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:“

详细解释

疑贰之见

yí èr zhī jiàn

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内怀疑贰之见,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。疑贰:疑惑,拿不定主意。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

详细解释

弄文轻武

nòng wén qīng wǔ

耍弄文士的策略,轻视运用武力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轻视武力。弄:戏弄,玩弄。耍弄文士的策略,轻视运用武力。 复制出处:明・

详细解释

放龙入海

fàng lóng rù hǎi

比喻放走敌人,留下后患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留下后患。比喻放走敌人,留下后患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:

详细解释

背若芒刺

bèi ruò máng cì

犹言芒刺在背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安。犹言芒刺在背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:“不意[曹操]专国弄权,擅

详细解释

心胆皆碎

xīn dǎn jiē suì

吓破了心和胆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收到惊吓。吓破了心和胆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

详细解释

空城计

kōng chéng jì

指在危急处境下,掩饰空虚,骗过对方的策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中故事: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,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,诸葛亮无兵迎敌,但沉着镇定,大开城门,自大在城楼上弹琴

详细解释

誓不两立

shì bù liǎng lì

发誓不跟敌人并存。形容双方仇恨极深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不能同时存在。发誓不跟敌人并存。形容双方仇恨极深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

详细解释

万死不辞

wàn sǐ bù cí

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辞:推辞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群英会

qún yīng huì

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先进人物的集会。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此

详细解释

举善荐贤

jǔ shàn jiàn xián

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复

详细解释

披头跣足

pī tóu xiǎn zú

头发散乱,打着赤脚。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跣足:光脚。头发散乱,打着赤脚。形容十分

详细解释

肉颤心惊

ròu chàn xīn jīng

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。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

详细解释

门殚户尽

mén dān hù jìn

谓全家死亡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全家死亡。谓全家死亡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:“建安以来,野战死亡,或门殚户

详细解释

才薄智浅

cāi bó zhì qiǎn

形容人的才智浅薄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自谦。薄:浅薄。形容人的才智浅薄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:“某才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