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土捏的龙,稻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实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杜微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泥土捏的龙,稻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实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
详细解释
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出自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 复制出处: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声本
详细解释
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名实相符。亦作“循名责实”。出自《陈书宣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
详细解释
见“名副其实”。出自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名义和实际相符。见“名副其实”。 复制出处: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那边的‘国术场’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
详细解释
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
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。出自唐・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一卷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。 复制出处:唐・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一卷:“
详细解释
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。后比喻名不虚传。出自清・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名不虚传。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。后比喻名不虚传。
详细解释
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黄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
详细解释
名声超过实际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名声超过实际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光有它的名。指有名无实。出自宋・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光有它的名。指有名无实。徒:空;白白地;名:不符合实际的名声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光有虚名;并无事实。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。出自《国语・晋语八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光有虚名;并无事实。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。 复制出处:《国语
详细解释
指盛名之下,实际难与相符。出自《后汉书・黄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徒有虚名。副:相称。指盛名之下,实际难与相符。 复制出处:《后汉书・黄琼传》:“峣峣者
详细解释
谓传言不假,与实际相符。出自元・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谓传言不假,与实际相符。 复制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二折:“人
详细解释
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。指空有虚名。出自三国・魏 刘邵《人物志・效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定语,指空有虚名。名:名称;副:相称;相符合。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。指空有
详细解释
名声和实际一致。出自汉・路粹《为曹公与孔融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和实际一致。 复制出处:汉・路粹《为曹公与孔融书》:“昔国家东迁,文举盛叹鸿
详细解释
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出自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禄过其功者削,名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