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失的相关成语

共 17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得失的成语有【竹篮打水】【枉尺直寻】【合浦珠还】【赔了夫人又折兵】【一无所获】【付之东流】【合浦还珠】【一无所得】【人财两空】【倘来之物】【不虚此行】【是非得失】【楚弓楚得】【宝山空回】【珠还合浦】【付诸东流】【傥来之物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得失相关成语

竹篮打水

zhú lán dá shuǐ

比喻白费气力,劳而无功。出自唐・寒山《诗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白费气力,劳而无功。 复制出处:唐・寒山《诗》:“我见瞒人汉,如篮盛水走,一气将归

详细解释

枉尺直寻

wǎng chǐ zhí xún

屈折的只有一尺,伸直的却有一寻。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,以求得较大的好处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朱熹集注:“枉,屈也;直,伸也。八尺为寻,所屈者小,所

详细解释

合浦珠还

hé pǔ zhū huán

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循吏传・孟尝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。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

详细解释

赔了夫人又折兵

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

比喻想算计别人;反而遭受双重损失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赔:蚀本;折:亏损。比喻想算计别人;反而遭受双

详细解释

一无所获

yī wú suǒ huò

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(一无:全无)。出自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(一无:全无)。 复制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:“

详细解释

付之东流

fù zhī dōng liú

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,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。出自唐・高适《封丘县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。扔在东流的

详细解释

合浦还珠

hé pǔ huán zhū

见“合浦珠还”。出自明・沈鲸《双珠记・母子分珠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。见“合浦珠还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沈鲸《双珠记・母子分珠》:“今分一颗与你带

详细解释

一无所得

yī wú suǒ dé

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。出自汉・焦赣《易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。 复制出处:汉・焦赣《易林》:“步走逐鹿,空无所得。”用法:动宾式;作谓

详细解释

人财两空

rén cái liǎng kōng

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空:失去;没有。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可怜张

详细解释

倘来之物

tǎng lái zhī wù

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。同“傥来之物”。出自元・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。一般作宾语,指无意中得到的财物。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。同“傥来之物”。

详细解释

不虚此行

bù xū cǐ xíng

没有空跑这一趟。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。出自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回:“原来你这回到上海,干了这幺一回事,也不虚此一行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

详细解释

是非得失

shì fēi dé shī

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出自宋・朱熹《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 复制出处:宋・朱熹《辞免

详细解释

楚弓楚得

chǔ gōng chǔ dé

楚国人丢掉的弓;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。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。形容肥水没有外流。出自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褒义,比喻利

详细解释

宝山空回

bǎo shān kōng huí

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。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。出自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・离世间品》。一般作定语,比喻置身好的环境却一无所获。宝山:蕴藏、聚积宝物的山。进入宝

详细解释

珠还合浦

zhū huán hé pǔ

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出自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・辨误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

详细解释

付诸东流

fù zhū dōng liú

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;一去再不回来。比喻希望落空;前功尽弃。出自清・梁启超《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希望落空,前功尽弃。付:交给;诸:

详细解释

傥来之物

tǎng lái zhī wù

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缮性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无意中得到的财物。傥来:偶然、意外得来的。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