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郊特牲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
详细解释
认为自己不如别人,表示谦虚。出自《礼记・坊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自谦。认为自己不如别人,表示谦虚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坊记》:“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
详细解释
形容声音宏大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向丧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殷殷:震动声;田田:宏大的声音。形容声音宏大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向丧》:
详细解释
不自养自大而显得庄重。出自《礼记・表记》:子言之:‘归乎!君子隐而显,不矜而庄,不厉而威,不言而信。’矜:自尊自大;庄:庄重。不自养自大而显得庄重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表记》:子言之:
详细解释
原指态度温和;朴实厚道。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经解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原指态度温和;朴实厚道。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。温柔:温
详细解释
一个紧接一个,就像一串珠子。出自《礼记・乐记》。刘师培《文说》:“师乙论音,累如贯珠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数量多。累累:连接成串。一个紧接一个,就像一串珠子
详细解释
匆匆地跑来跑去。跋,通“拔”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少仪》。郑玄注:“报读为赴疾之赴,拨、赴皆疾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来往。匆匆地跑来跑去。跋,通“拔”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反回身来问问自己。指作自我检查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用于人严于律己。反:反转;躬:身体;自身。反回身来问问自己。指作自我检查。
详细解释
不能天天得食,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。形容生活穷困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。郑玄注:“二日用一日食也。”一般作谓语,形容是非贫穷。并日:两天合并成一天。
详细解释
比喻才干不外露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“毁方而瓦合”郑玄注“去已之大圭角,下与众小人合也。”孔颖达疏“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。言儒者身恒方正,若物有圭角;不
详细解释
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少仪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;役:供职。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。量:衡量;入:收入;出:支出。根据收的多少
详细解释
淮南的橘树,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。比喻环境变了,事物的性质也变了。出自喜欢 戴圣《礼记・考工记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比喻人或事物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质。
详细解释
形容观看人数众多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射义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形容观看人数众多。堵:墙壁。形容观看人数众多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射义》:“孔子射于矍
详细解释
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出自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学习等。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 复
详细解释
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。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比拟不当。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。语本《礼记 曲礼下》:“拟人必于其伦
详细解释
突然发生的祸患。出自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楚国苦之,群臣皆怨,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、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,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。”
详细解释
见“德言容功”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女性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用法:作宾语
详细解释
学识短浅;见闻不广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作谦辞。学识短浅;见闻不广。陋:见闻不广;寡:少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
详细解释
指一家之内,不可以有两个主人,否则会发生争吵,不得安静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一家之内不能有两个家长。指一家之内,不可以有两个主人,否则
详细解释
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学非而博,顺非而
详细解释
独自学习,无人切磋,则孤陋寡闻。形容孤偏鄙陋,见闻不多。出自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见识不多。独学: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。独自学习,无人切磋,则孤陋
详细解释
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出自《礼记・内则》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内则》:“父母有
详细解释
指深沉不露锋芒。出自《礼记・儒行》“毁方而瓦合”汉郑玄注。孔颖达疏:“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。言儒者身恒方正,若物有圭角;不欲异众过甚,去其大圭角,言犹有小圭角也。”圭角:圭
详细解释
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。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。出自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声音之道,与政通矣。唐・白居易《法曲・美列圣,正华声也》:乃知法曲本华风,苟能审音与政通。
详细解释
见“旁门左道”。出自《礼记・王制》。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四回:“左道旁门乱似麻,只因昏主起波查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正经的东西。见“旁门左道”。 复
详细解释
谓分清源流。出自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分清源流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谓务本。
详细解释
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,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,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,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。出自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,把国
详细解释
一辈子不录用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齿:录用。一辈子不录用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屏之远方,终身不齿。
详细解释
比喻经过修磨锻炼,方能成器成才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培育人才。琢:雕琢。比喻经过修磨锻炼,方能成器成才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
详细解释
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,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,以免触犯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尊重别人的文化。竟:境的古字;禁:禁忌。进入一个
详细解释
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,应当终身洁身自爱,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用于人。封建礼教
详细解释
指皇帝的话,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。出自《礼记・缁衣》: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,王言如纶,其出如綍。指皇帝的话,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缁衣》:王言如丝,其出
详细解释
喜欢就抱在膝上,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。比喻用人爱憎无常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。喜欢就抱在膝上,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。比喻用人爱憎无常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表情庄重、严肃。苟:苟且;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四郊营垒很多。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。形容外敌侵迫,国家多难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定语,指敌军四面逼近,形势危急。四郊营垒很多。本指频繁地
详细解释
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出自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读书。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
详细解释
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。形容社会安定;秩序良好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仲尼燕居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国家。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。形容社会安定;秩序良好。 复制
详细解释
不奢侈也不啬俭。不增加也不减少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器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不多不少正合适。丰:厚;杀:减少。不奢侈也不啬俭。不增加也不减少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
详细解释
原意是儒行很多,一下子说不完,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,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。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,数也数不过来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。一般作补语、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