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人的相关成语

共 18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责人的成语有【毁誉参半】【自有公论】【掩恶扬善】【枉己正人】【口诛笔伐】【指名道姓】【不过尔尔】【持人长短】【皮里春秋】【六亲不认】【臧否人物】【干卿底事】【白璧青蝇】【求全责备】【笔削褒贬】【笔下超生】【未可厚非】【皮里阳秋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责人相关成语

毁誉参半

huǐ yù cān bàn

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。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。出自梁启超《管子传・自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对人的评价无一致的意见。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

详细解释

自有公论

zì yǒu gōng lùn

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品藻》。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朝廷自有公论,汝岂可造次?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

详细解释

掩恶扬善

yǎn è yáng shàn

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出自汉・班固《白虎通・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劝诫人。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 复制出处:汉・班固《白虎通

详细解释

枉己正人

wǎng jǐ zhèng rén

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

详细解释

口诛笔伐

kǒu zhū bǐ fá

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。出自明・汪廷讷《三祝记・同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。口:指言语;诛:责罚;笔:指文字。伐:征讨。用

详细解释

指名道姓

zhǐ míng dào xìng

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。出自张天民《创业》。一般作状语,含贬义,多指公开批评。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。 复制出处:张天民《创业》:“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,毫

详细解释

不过尔尔

bù guò ěr ěr

不过如此而已。出自清・沈复《浮生六记・浪游记快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没什么了不起。尔尔:如此如此。不过如此而已。 复制出处:清・沈复《浮生六记・浪游记快》:“其红

详细解释

持人长短

chí rén cháng duǎn

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,加以攻击。出自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九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抓小辫子。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,加以攻击。 复制出处:《云笈

详细解释

皮里春秋

pí lǐ chūn qiū

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出自《晋书・褚裒传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褚裒传》:“曰:‘季野有皮里春秋。

详细解释

六亲不认

liù qīn bù rèn

不认所有亲属。形容不通人情世故;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;不徇私情。出自张天翼《万仞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六亲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不认所有亲属。形

详细解释

臧否人物

zāng pǐ rén wù

评论人物好坏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评论人物好坏。臧否:褒贬。评论人物好坏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:

详细解释

干卿底事

gān qīng dǐ shì

管你什么事?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。出自《南唐书・冯延巳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。干:关涉。管你什么事?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白璧青蝇

bái bì qīng yíng

比喻善恶忠佞。出自唐・陈子昴《宴胡楚真禁所》诗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好人与坏人。白璧:洁白的玉,比喻清白的人。青蝇:比喻佞人。比喻善恶忠佞。 复制出处:唐・陈子

详细解释

求全责备

qiú quán zé bèi

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;必须十全十美;完美无缺才行。出自宋・刘克庄《后村全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责:要求。备:完备;齐全。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;必须

详细解释

笔削褒贬

bǐ xiāo bāo biǎn

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,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出自清・皮锡瑞《经学历史・经学开辟时代》

详细解释

笔下超生

bǐ xià chāo shēng

为了免使他人受难,书写时,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。一般作谓语,指尽可能宽容。超生:佛家语,指人死后灵魂投生

详细解释

未可厚非

wèi kě hòu fēi

不可过分指责。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莽传中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不能全面否定。不可过分指责。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。 复制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

详细解释

皮里阳秋

pí lǐ yáng qiū

对人物、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赏誉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皮里:内在;阳秋:即春秋;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;晋人避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