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的成语

共 209 个成语

荀子的成语有【载舟覆舟】【枯耘伤岁】【杨朱泣岐】【变心易虑】【矜纠收缭】【楛耘伤岁】【行如禽兽】【以指测河】【九合一匡】【非日非月】【盘石之安】【如不胜衣】【如意延年】【盂方水方】【目可瞻马】【断长续短】【后发制人】【富有天下】【裕民足国】【游鱼出听】【安于磐石】【节威反文】【楛耕伤稼】【长虑顾后】【安如盘石】【磐石之安】【出死断亡】【以疑决疑】【流言止于智者】【形具神生】【杨朱泣歧】【拒谏饰非】【节制之师】【杀生与夺】【以类相从】【没世穷年】【化性起伪】【气势汹汹】【井井有条】【愀然无乐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荀子相关成语

载舟覆舟

zài zhōu fù zhōu

民众如同水;可以承载船;也可以倾覆船。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的作用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比喻民心向背的重要性。载:承载;覆:

详细解释

枯耘伤岁

kū yún shāng suì

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。出自《荀子・天论》。耘:除草;岁:年谷成熟。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天论》:“楛耕伤稼,耘耨失薉。汉・韩婴《韩诗

详细解释

杨朱泣岐

yáng zhū qì qí

”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,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,杨朱为此而哭泣。后常引作典故,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,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,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。出自《荀子・王霸》。谓在十字

详细解释

变心易虑

biàn xīn yì lǜ

改变思想;改变打算。出自《荀子・儒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改变主意。改变思想;改变打算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儒效》:“四海之内,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。”用法:作

详细解释

矜纠收缭

jīn jiū shōu liáo

形容骄傲、急躁、暴戾。出自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性格。形容骄傲、急躁、暴戾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议兵》:“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,矜纠收缭之属

详细解释

楛耘伤岁

kǔ yún shāng suì

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。出自《荀子・天论》。楛:粗恶;耘:除草;岁:年谷成熟。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天论》:“楛耕伤稼,耘耨失薉。汉・

详细解释

行如禽兽

xíng rú qín shòu

旧时指人无耻,行为象禽兽一样。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。同“行同狗豨”。出自《荀子・修身》:心如虎狼,行如禽兽。旧时指人无耻,行为象禽兽一样。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。同“行

详细解释

以指测河

yǐ zhǐ cè hé

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。比喻达不到目的。出自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。比喻达不到目的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不道礼宪

详细解释

九合一匡

jiǔ hé yī kuāng

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语。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,称霸华夏,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

详细解释

非日非月

fēi rì fēi yuè

不论白昼或黑夜。形容不分昼夜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赋篇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不分昼夜干事。非:不论;月:月夜。不论白昼或黑夜。形容不分昼夜。 复制出处:战

详细解释

盘石之安

pán shí zhī ān

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宾语,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

详细解释

如不胜衣

rú bù shèng yī

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。形容身体瘦弱。也形容谦退的样子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非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胜:能承受,能承担。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。形容

详细解释

如意延年

rú yì yán nián

对一切乐观的人,能够健康长寿。出自《荀子・致士》:得众动天,美意延年。延年:延长寿命。对一切乐观的人,能够健康长寿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致士》:得众动天,美意延年。例子:清许叔平《里乘雄

详细解释

盂方水方

yú fāng shuǐ fāng

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,水也成为什么形状。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君道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

详细解释

目可瞻马

mù kě zhān mǎ

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。比喻见大不见小。出自《荀子・非相》:且徐偃王之状,目可瞻马;仲尼之状,面如蒙倛。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。比喻见大不见小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非相》:且徐偃王之状,目可

详细解释

断长续短

duàn chāng xù duǎn

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出自《荀子・礼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学习等。续:接、补。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

详细解释

后发制人

hòu fā zhì rén

指先让对方动手;抓住其弱点之后;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。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军事等方面。发:发动;制:控制、制服。指

详细解释

富有天下

fù yǒu tiān xià

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。形容帝王最为富有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十分富有。有:享有,占有;天下:指全国。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。形容帝王

详细解释

裕民足国

yù mín zú guó

使人民富裕,国家丰足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使人民富裕,国家丰足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。”

详细解释

游鱼出听

yóu yú chū tīng

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 复

详细解释

安于磐石

ān yú pán shí

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。出自战国・赵 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非常稳固,不可动摇。安:安稳;磐石:巨石。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

详细解释

节威反文

jié wēi fǎn wén

节抑威强,复用文理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强国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书面语。节:节制;威:威力,威风;反:同“返”,归还。节抑威强,复用文理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楛耕伤稼

kǔ gēng shāng jià

耕田不细致,庄稼受损害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天论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楛:粗劣,粗恶;稼:庄稼。耕田不细致,庄稼受损害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

详细解释

长虑顾后

cháng lǜ gù hòu

从长远考虑问题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谓语,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。虑:思考;顾:回头看。从长远考虑问题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:“彼固天下之大虑

详细解释

安如盘石

ān rú pán shí

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,不可动摇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,形容非常稳固

详细解释

磐石之安

pán shí zhī ān

形容极稳固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宾语,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形容极稳固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

详细解释

出死断亡

chū sǐ duàn wáng

谓效死捐生。出自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效死献身。谓效死捐生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故仁人在上,百姓贵之如帝,亲之如父母,为之出死断亡而愉

详细解释

以疑决疑

yǐ yí jué yí

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出自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愚昧的人。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解蔽》:“彼愚者之定物,

详细解释

流言止于智者

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

没有根据的话,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。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。出自《荀子・大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分句,指谣言。没有根据的话,传到有头脑

详细解释

形具神生

xíng jù shén shēng

人的形体具备,精神随之产生。出自《荀子・天论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。形:形体;神:精神。人的形体具备,精神随之产生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天论》:“天职既立,天功

详细解释

杨朱泣歧

yáng zhū qì qí

杨朱在十字路口哭泣。指对别人误入歧途而感伤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霸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杨朱:人名。杨朱在十字路口哭泣。指对别人误入歧途而感

详细解释

拒谏饰非

jù jiàn shì fēi

拒绝别人的规劝;掩饰自己的错误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成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谏:劝告;饰:遮掩;遮盖;非:错误。拒绝别人的规劝;掩饰自己的错误。

详细解释

节制之师

jié zhì zhī shī

指军纪严整的军队。出自《荀子・议兵》:秦之锐士,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;桓文之节制,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。节制:有节度,讲法制;师:军队。指军纪严整的军队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议兵》:秦之锐

详细解释

杀生与夺

shā shēng yǔ duó

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统治者的大权。杀:叫人死;生:叫人活;与:给予;夺:剥夺。形容反动统治

详细解释

以类相从

yǐ lèi xiāng cóng

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。出自《荀子・正论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正论》:“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,并起于乱今也。治古

详细解释

没世穷年

méi shì qióng nián

犹终生,一辈子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一辈子。犹终生,一辈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解蔽》:“以可知之人性,求可以

详细解释

化性起伪

huà xìng qǐ wěi

谓变化先天的本性,兴起后天的人为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性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变化先天的本性,兴起后天的人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

详细解释

气势汹汹

qì shì xiōng xiōng

气势很盛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凶猛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天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汹汹:声势盛大的样子。气势很盛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凶猛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井井有条

jǐng jǐng yǒu tiáo

形容整齐;有条有理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儒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井井:整齐、有条理的样子。形容整齐;有条有理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儒

详细解释

愀然无乐

qiǎo rán wú lè

脸上忧愁严肃,心中不愉快。出自《荀子・修身》。愀然:忧愁的样子。脸上忧愁严肃,心中不愉快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修身》:“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”

详细解释